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PISA经验:国际视野与本土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督导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3日

2018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参加了由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2018)。在教育部的部署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了此次PISA测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PISA2018的第一批测试结果,中国四省市学生的优异表现不仅引发了国内群众的热议,还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在收获成绩和关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思考:PISA是什么?PISA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哪些参考?我国如何以我为主,用好PISA的经验与启示?

PISA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质量监测项目

PISA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简称,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发起的国际性教育评估项目,于2000年首次举办,每3年举办一轮。

PISA通过测验与问卷调查来对某一国家(地区)的教育进行客观评价。PISA测验主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数学与科学素养,还会对学生问题解决、协作问题解决、财经素养等综合素养进行测评。此外,PISA还会面向学生、校长、教师和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从而明确哪些是影响学生素养表现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影响当前的状态与水平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该国家(地区)教育的优势与薄弱环节。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PISA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质量监测项目。PISA的参与国家(地区)从PISA2000的43个增加到PISA2018的79个。在PISA2018中,约60万15岁在校生参与了测试,能够代表来自79个参测国家(地区)的3200万学生。测试结果也受到了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大众媒体、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地区)开始对PISA的测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推动本国(地区)的教育改革。有研究者就强调:PISA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

PISA可以为我国教育提供哪些参考?

PISA关于教育目标的研究与界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国际化背景下明确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明确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不仅需要立足本土,还需要放眼全球。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需要我们在国际视野中审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PISA2000的报告在开篇便明确指出,PISA“旨在为政策对话以及教育目标的界定与实施提供一个新的基础”。也就是说,PISA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测试,还是对教育目标的重新界定。第一,PISA认为,教育应当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即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教育目标的重要价值定位。第二,PISA将阅读、数学与科学素养作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并强调对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性素养进行考察。这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具体化教育目标。第三,对于学生素养的界定并非是一成不变,PISA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各素养的内涵与具体维度进行修改。这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对教育目标进行更新升级。

如PISA2018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发掘潜能与有效参与社会生活,而对文本进行理解、运用、评估、反思的能力以及对阅读活动的参与。这一对阅读素养的界定便鲜明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PISA2018删去了原来定义中“书面”两个字,将阅读文本扩宽至数字化文本,强调学生应当具备数字化阅读素养。另一方面,PISA2018新增了对学生阅读评估能力的要求,强调学生能够对文本中论据的真实性、作者的观点以及文本与其阅读目的的关联性等做出评价。因为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必须能够学会从繁多的信息甚至失真的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效的信息,而不是沉沦在信息的海洋里。

PISA可以帮助我国在国际比较中了解教育系统的优势与不足。PISA具有极强的政策导向性,其希望通过评价产生的证据帮助参测国家(地区)明确教育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推动教育政策的改进。如德国在2000年的PISA测试中排名靠后,在阅读素养方面,23%的学生基本能力水平以下,移民学生的表现更是让人堪忧,引发了德国全国的震惊,被称为“PISA震惊”。面对这些问题,德国迅速出台了大量的教育政策,成为了PISA推动教育政策改进的典型案例。

通过PISA,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教育系统的比较优势。之前几轮次参加PISA测试也说明,我国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尊师重教文化等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优势。我们应该具有足够的自信,朝着正确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同时,通过PISA数据可以发现,我们教育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生活满意度较低。新近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新时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进行了最新的工作部署,直指当前基础教育中影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PISA数据的挖掘,对这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破解这些教育问题提供可能方案。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打铁还需自身硬”,PISA可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习PISA等国际大规模教育监测项目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便开始深入学习PISA等国际大规模教育监测项目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在测评理念上,我国监测吸收了PISA强调素养的评价理念,在每个学科里面都设置了多个能力指标,而非单纯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识记。在测评方式上,我国监测和诸多国际监测项目都采用了“学科测试+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监测,不仅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还探查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测评技术上,我国监测借鉴国际监测项目在矩阵题本设计、测试分数量尺化、跨年度等值等方面的经验,以实现对学生素养更为精准的测评与报告。

相较于PISA等国际监测项目,我国监测又有诸多创新。第一,不仅将语文、数学、科学作为重要监测学科,还将德育、体育、艺术纳入监测领域,并探索劳育监测,凸显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第二,依据课程标准开展监测,主要测查学生对相应课程标准的达成度,可以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更富针对性的证据。第三,在抽样中同时考虑了国家和省的代表性,能同时实现对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教育质量状况的准确把握。第四,重点关注六个监测学科领域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为教育教学改进和质量提升提供着力点。

借助组织实施PISA测试的契机,中心将进一步学习借鉴PISA的技术、方法和实践,不断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准确、及时“把脉”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状况,推动教育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引导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