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案例
来源: 中国教育督导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聚焦“三保三度”,以督导评估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贵州省教育厅
(2023年11月10日)
贵州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把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聚焦“保障制度、保持力度、保证效度”,强化教育督导,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工作,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省14个县申报并接受国家评估认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共165.7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连续10年超全国平均水平。
一、保障制度以强基,在强化组织建设上不松劲
一是系统规划优。研究制定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规划。按照“到2025年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市、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认定,力争2028年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督促推动各地推进“双普”工作。二是评估机制顺。成立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省级督导评估领导小组,构建各级党委政府牵头、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推进、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1+1+N”工作格局。印发工作方案,对评估内容、工作规程、评估方法等进行明确和优化。三是管理体制畅。建立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了“省、市、县、责任督学”的四级督导评估联动机制,建立“周督查、月对账、季度总结”工作制度。四是支持力度大。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由每年3.8亿元增加到4.5亿元,加大对创建县资金支持力度,对规划创建县给予3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对提前申报县给予40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激励具备条件、发展成熟的县(市、区)积极申请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认定,鼓励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加快补齐短板提前完成“双普”创建任务。
二、保持力度以固本,在优化督导方式上不打折
进一步优化督导评估方式,有效发挥督导评估的规范、导向及督促作用,通过“123举措”保障督导工作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一是紧盯政府履职“这一关键”。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纳入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真实做到评估指标和满意度认可“双合格”和“四险一金”缴纳、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由不低于500元/生·年调整为不低于600元/生·年“三达标”。二是实施督导评估“两种方式”。注重创新督导方式方法。采取“驻点式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把工作做在平时、夯实在日常。三是用好省级督评“三支队伍”。派出由省政府督学、学前督导评估专家、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三支队伍”组成的省级督导评估力量,对评估县进行帮扶指导。
三、保证效度提质量,在扭住问题整改上不放松
督导评估最终的成果要体现在发展实效上。贵州省通过“3个紧盯”确保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落细落地、见底见效。一是紧盯问题整改。针对省级初评中发现的问题,列出被抽查县问题清单,发函督办整改。指导各地按照“一县一案”“一园一策”逐一化解销号。二是紧盯重点问题。在省级督导过程中发现,部分创建县还存在幼儿园达标班额率不足、教师队伍配备不够、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贵州省精准施策,督促指导各地采取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建、购置等方式加快扩资源、促普惠。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新建、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066所,新增学位12.36万个;采取“外引资源,内挖潜力”等多种方式补充幼儿教师,选派名师、骨干教师、专家团队进园指导。三是紧盯结果运用。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动态监测复查机制,每年重点抽检已通过评估的县和幼儿园,确保指标不下滑、问题不反弹,持续巩固成果。
全链条、全阶段、全方位督导,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内蒙古包头市教育局
(2023年11月10日)
内蒙古包头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优先发展,通过“三全”督导,有力有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目前,所辖9个旗县区学前教育“三率”均符合“双普”督导评估标准,3个旗县区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并接受国检,占比30%。现将包头市推进“双普”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链条督导,提升普及普惠水平
包头市将“双普”规划创建纳入对旗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会,不断压实各级政府履行学前教育发展主体责任,形成市级统筹、县域推进、部门协作、园所提质创建工作合力。近年来,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93.7%提升至110.6%,普惠率由80.4%提升至94%,公办园幼儿占比由44.9%提升至53.04%。一是优化资源布局。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地区人口变化实际,制定出台《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从整体上规划布局学前资源,十年来累计投入22亿元新建幼儿园212所、改扩建幼儿园187所,增加公办学位4万个。二是创新办学机制。因地制宜实行校地、校企合作办园,公建自营、民办公助、集团化等多种办园机制,2020年以来新增56所公办和普惠民办园,增加近2万个学位。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每年投入7000万元,按每生每年600元标准补助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公用经费,在此基础上按每生每年600元标准对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给予生均经费奖补,重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办园行为,终止办学质量差的民办园办学资格,公办资源不断发展壮大。针对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包头市出台政策实施兜底资助,两年来落实资助资金2887.2万元,惠及幼儿1.6万人次。自治区在推进“双普”创建工作中给予资金项目倾斜支持,包头市三个通过省检的旗县区获得奖补资金600万元,有力助推达标创建。四是拓展延伸服务。聚焦百姓关切和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幼儿服务,一机集团、包钢集团等国企利用闲置厂房改造托幼机构,市少年宫、科技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幼儿服务,新增学位1926个。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和新建园开设托育班,微小园和社区办园点向2-3岁托幼照护服务转型,51家幼儿园开设托育班,提供托位数1786个。
二、全阶段督导,夯实师资队伍建设
紧盯教师配备、持证上岗、同工同酬、五险一金、师德师风等评估指标推动各地区园园达标、项项达标。一是畅通引才渠道。在公开招聘基础上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对符合条件的简化招聘流程直接面试考察。在公办园人员总量管理下核定编制控制数,保障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2021年以来,推动石拐区、达茂旗、白云矿区按员额备案制招聘教师179名,按标准配齐园长教师并全员持证上岗,投入1486.46万元,公办民办教师全部缴纳“五险一金”,编内编外教师实现同工同酬。白云矿区还针对编外教师出台《编外聘用合同人员差异化薪酬体系实施办法》,保障工资正常增长,人均月增资700元。二是强化梯级培养。构建“新锐园长—杰出园长—领航园长—名园长”和“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名教师”梯级培养体系,培育7名领航园长、1名名园长、9名卓越教师。畅通特级和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渠道,评选2名特级和2名正高级教师。三是完善考核评价。实施园长任职资格考评,建立园长任期线上线下综合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园长能上能下。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测试,测试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晋级以及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依据,倒逼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与保教能力。
三、全方位督导,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采取专项与经常性督导、责任督学挂牌与驻点督导相结合方式,一季一统筹、一月一考核,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招生、科学保教,实现优质发展。一是实行“阳光招生”。2016年起,全面实施公办、民办园“阳光招生”,“一网通办”实现招生计划、收费标准、电脑派位、录取结果全流程网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保障公正公平。二是深化课程建设。深入践行自主游戏理念,结合地区实际开发培育本土自主游戏品牌,播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幼儿身心、智力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三是优化幼小衔接。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始年级两手抓,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实现幼小顺利过渡;开展“幼小衔接”监测,形成监测报告473个,科学利用大数据为学前教育把脉问诊。四是深化结对帮扶。代表内蒙古面向四川凉山、湖南湘西开展教育扶贫。充分发挥自治区示范园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示范园+乡村园”“示范园+新建园”“示范园+薄弱园”等方式,全市24所优质示范园与46所乡村园、新建园、薄弱园结对共建,有效促进城镇与农牧区、公办与民办园均衡发展。
下一步,包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本次会议精神,聚焦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强化学前教育在打造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点支撑作用;发挥督导“利剑”作用,聚焦短板,抓好整改,有计划、有步骤、有力度地推进“双普”达标创建,让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成果体现在儿童成长之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
“引培留”多措并举,促幼教队伍量质齐升
江西省上犹县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10日)
上犹县地处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国土面积154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31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是赣南中央苏区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共有幼儿园51所,其中公办园29所,民办园22所(含普惠性民办园20所)。全县幼儿总人数7240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8.5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3.2%,是江西省第一批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的县区。
今年10月10—13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江西革命老区饱含着赤子之心,对老区人民倾注着深情大爱。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犹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殷殷嘱托,在“幼有所育”“幼有优育”上争先创优,力争上游,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为抓手,坚持“引培留”并举,不断强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探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上犹实践”。
一、健全补充机制,拓宽“引”的渠道
上犹县现有幼儿园教师564名,其中公办园教师350名,民办园教师214名。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过程中,上犹县建立健全多渠道多举措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一是盘活编制。优化编制结构,优先向教师队伍倾斜,近五年补充编内公办幼儿园教师86名,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134名。二是创新机制。上犹县公办幼儿园教师由核定的事业编制数和用人备案数两部分组成。其中用人备案数是为破解公办幼儿园编制瓶颈问题而实施的用人举措,由编办、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备案管理,在本县服务满5年后,可以在全市(赣州市)范围内的公办幼儿园流动。近三年上犹县新建城乡公办园共11所,针对公办园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出台了《上犹县公办幼儿园人员总量管理办法》,由县编委核定公办园用人备案数总量,在总量控制内公开招聘用人备案数幼儿教师216名,较好地满足了教师需求。为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上犹县连续8年定向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创新农村幼儿园教师培养补充模式,已培养入职教师31名。三是用足政策。在教育部的关心下,用好用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项目试点县政策,连续10年招募支教志愿者累计640名。
二、强化专业素养,提升“培”的质量
在抓好普及普惠的同时,通过加强培训、教研引领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力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一是培训驱动。县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培训专项资金100万元,实行公办、民办幼儿教师同培训、同提升,近三年全县幼儿园教师培训1.1万人次,组织全县公办、民办幼儿园园长到上海、南京、武汉、深圳等地跟岗学习培训。二是教研带动。建立联合教研机制,通过“示范园+新办园、乡镇园+村级园、优质园+民办园”的模式,以强带弱,实现名优园广辐射、薄弱园大提升的联动效应。近两年来,有21名教师获评学前教育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先进个人,72篇教师教学游戏案例、课件、微课在学前教育省市评比中获奖,76项学前教育课题获省市立结项。三是职幼联动。依托上犹中专成立学前幼儿保育院,开设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近三年免费为民办园培训教师、保育员1800人次,有力提升了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提高待遇地位,加大“留”的力度
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好国家规定的教师待遇政策,促使县域内幼儿教师“愿意来、留得住、教得好”。一是强化待遇保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人备案数教师的工资、“五险一金”、绩效奖金等全额纳入县内在编公办教师工资统发范围,列入县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保障,每年支出1800多万元。同时在职称评定、评优晋升等方面与编内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全面实现同工同酬。此外,县财政每年专项保障150万元,发放乡村公办幼儿园教师“三项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和边远山区教师特殊津贴),提高乡村幼儿教师待遇。县政府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及管理的若干措施》,将民办园缴纳教职工“五险一金”情况纳入考核,与考评定级和奖补资金分配挂钩。针对教职工“五险一金”缴纳到位的普惠性民办园,县财政奖补其教职工住房公积金每人每月150元,奖补资金直接发放到教师个人。二是加大人文关怀。出台关心关爱教师若干措施,在健康体检、看病就医、子女就学、人才住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开辟绿色通道。今年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配有空调、卫生间、电热水器、全套家具的“四个一”暖心住房,受益教师162名。三是搭建成长平台。近五年来,积极从优秀幼儿教师中推选县人大代表2名、政协委员5名,从一线幼儿教师中公开选聘县城及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副园长9名,切实让幼儿教师有为有位,让广大幼儿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