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陕西汉中:聚力“三高”,倾力打造全国优质均衡发展“天汉样板”

来源: 中国教育督导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9日

自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以来,陕西汉中聚焦“公平而有质量”主题,以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体系为目标追求,以全省第一、全国一流为努力方向,对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任务清单,高标准提升硬件配置、高均衡推进师资建设、高质量深化内涵建设,倾力打造全国优质均衡发展“天汉样板”。

2018年,汉中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启动会和现场会,在全省率先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至2023年3月,先后有8县区接受了省级督导评估,略阳县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汉中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学校达标率全省第一。

高标准落实“五个优先”,筑牢优质均衡发展“硬支撑”

教育事项优先研究。汉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优质均衡创建作为首要民生实事常抓不懈,坚持“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次到位、问题一次解决”,统筹谋划,率先发力,多次深入学校调研,连续两年在“新春第一会”上聚焦教育发展,并通过“4111”“上好学”专班调度教育工作72次,确保全市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教育事业优先规划。先后出台《汉中市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汉中市建设教育强市打造“学研在汉中”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重点加强新建功能区、城乡结合部新建居住区等重点区域学校的设点布局和建设,加快实施主城区校(园)舍改造,全力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

教育项目优先安排。先后印发《加快推进2021年度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关于下达新增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目标任务的通知》,2021至2022年规划投资71.68亿元,实施校园新改扩建项目271个,新增学位7.78万个。今年继续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项目52个,新配置学位1.16万个。

教育投入优先拨付。市委市政府全力克服财政困难,整合教育项目资金,全面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21至2023年全市预算内教育拨款达192.8亿,累计投入创建资金达72.49亿元。同时,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比例计提教育资金、新建居住区按面积缴纳教育配套费等政策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全额拨付教育使用。

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建立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机制,将教育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安排教育用地。同时,将教育行政部门列入城市总体规划成员单位,共同审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开发社区资源,挖掘社区教育潜能,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聘请社区教育校外教师等,建立课外教育网络,优化教育环境。

高均衡开展“三大行动”,提升优质均衡发展“软实力”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公办幼儿园教师总量控制备案制管理,去年以来多渠道补充配备教师3400余名,全市音体美教师缺额基本补充配备到位,有效解决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

实施“天汉名师”塑造工程。打造“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和“名师工作室”90余个。狠抓校园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建设,今年全省连续4期基础教育教学能手等培训研修活动全部在我市举办。梯次培育“三级三类”骨干教师5289名,占比38%,居全省第一,完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强化师德考评结果运用,5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师德示范团队”、7名教师被命名为省级“师德标兵”,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育体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大力推进交流轮岗。积极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和紧缺专业教师走教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极实施“三区”人才专项计划、“银龄”教学计划等,多渠道促进城乡教师配置均衡。自2021年开始,每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少于2000人,其中骨干教师不少于交流轮岗教师的20%,并逐年提高比例。

高质量推进“六项改革”,激活优质均衡发展“强引擎”

改革学校评价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两操一课”,推动“五大联赛”进校园,实施“足球教育强市”行动,落实落细我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措施二十条》,累计创建全国足球、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4所,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13所,市级及以上研学实践教育基地85个。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用家乡文化为学生启智润心,3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建立“农业+”“工业+”“科技+”“生态+”“企业+”等各行业劳动实践基地267个。

有效实施教育治理。扎实推进“五项管理”,巩固“双减”成果。全市64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培训机构规范治理,探索建立“网格化”治理体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全流程监管。课后服务课程供给不断丰富,精心遴选447名社会人士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探索构建全员覆盖、一班一品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和特色社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菜单式”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8.99%。

深化名校集团发展。以集团化办学为引领,以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基地建设为依托,多举措深化教育改革。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采取名校+薄弱校、城区校+乡村校等方式在全市组建教育集团171个,乡村学校100%纳入城乡教育集团。强化学科建设,构建“1+N+N”模式。每个基地明确1名领军人物为主持人,由市、县区名师或骨干教师担任,基地内核心成员和研修学员由N+N名教师组成,形成完善的“传帮带”教师发展链条。通过制定教育集团办学章程、发展规划等,逐步建立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共同愿景交流轮岗优质共享,集团内互派校级领导236人、教师4100人,持续推动城乡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深化智慧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信息化撬动城乡学校融合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全市各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教育信息化填平“数字鸿沟”,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校),推动数字赋能教育变革。紧抓智慧城市发展机遇,围绕“教、学、管、研、评”五大应用场景,开展“学在汉中”智慧教育云平台ppp项目建设,打造“平台+数据+应用”三位一体的智慧教育体系。已初步建成市级“三个课堂”、中小学师生发展平台、数据直报系统和教育大数据中心。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组织201所学校依托“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开展结对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实现网络结对帮扶全覆盖。

持续提升教育服务力。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坚决做到“零择校、零择班、零择座、零指定”承诺,进一步做好户籍生入学预警机制,教育公平得到有力保障。创新设立新区教育服务管理机构,面向全国选聘校长教师,2所学校平稳实现“民转公”,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占比下降至4.4%。关爱残疾儿童,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生活补助、教育救助、捐赠等项目,形成政府重视、社会关爱、人民关心的良好局势。

创新驱动督导机制。汉中市委、市政府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建设列入市对县区目标任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制定《关于印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方案的通知》《关于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专班的通知》,对各县区创建工作实行“周督查、周通报、周排名、月调度”。统筹市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督导优势资源,组建由1名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13名省督学、100名市督学组成的督导检查组,近三年累计组织284人次对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开展8轮次过程督导、专项督导和常态化指导,对各县区推进情况进行全面剖析,列出问题清单,逐项督促整改落实。